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10月23日,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新时代 新理论 新实践 新发展: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术研讨会”在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在继上午洪银兴教授、黄群慧教授、陈劲教授、叶初升教授、范如国教授、齐绍洲教授、黄敏学教授作主旨报告后,下午分为经济学、管理学两个选题研讨会平行举行。我院20位教授齐聚一堂,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分享了对经济领域研究选题和管理领域研究选题的思考和体会。会议分别由潘敏教授、李燕萍教授主持。本专栏将连续推出20位教授的精彩发言。
张克群老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张克群,很荣幸能够在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管理学研讨会发言,我的主题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数字化或者说数字科技,正逐步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企业进入创新变革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当今企业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正在迈入以数据为核心特征的全新时代。种种变化在近些年国家战略的发展上可见一斑。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强调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提出要建设数字福建;2003年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要建设数字浙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特别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因此可以体现在顶层设计中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定位。对于我国而言,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非常重大,这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今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提出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明确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三个有利于:第一,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第二,有利于推动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第三,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近些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已经加速创新,已融入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生存与发展的新主题、必选题,也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首先我简单介绍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目前数字化转型概念没有统一定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数字化转型的主体是企业,工具是数字技术,类型是产品,服务流程按组织,其结果是实现业务改进。
概括言之,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将先进的数字技术融入生产管理、组织运营、研发等环节,即图中的ABCD。
A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B指区块链(Block Chain),C指云计算(Cloud),D指大数据(Big Data)。从主题可看出很多特征词,这是通过文本分析对企业的年报经过一系列相关特征词是否出现及出现的频率进行提取,再进行一系列计算,可以得到企业计划转型的估计值。这是最近在数字化转型文章内很热门的做法。
数字化转型相关的研究可以分为“3+5”。“3”是指三个时期,“5”是指五个方向。
三个时期是萌芽期、成长期、快速发展期:萌芽期——2003年数字化转型被引入管理领域,2011年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开始出现,这时候主要涉及数字技术如何将信息转化为数据,引发创新等话题,这时候学者已经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在重塑业务价值主张与运营方面等潜力;成长期——2015年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专有名词,进入主流研究,研究方向转向产品、服务和组织数字化转型,以及跟其相关的战略及能力,与用户共创价值、动态演化等话题;快速发展期——2019年到现在,继续推进已有研究基础上,深入探究模式和流程数字化转型、影响结果等问题。
五个方向是指类型、前因、结果、动态演化、指标衡量:数字化转型的类型是以数字化转型的“对象”为分类标准,以产品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化转型、流程数字化转型、模式数字化转型、组织数字化转型为主,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为主;数字化转型的前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是指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战略、资源或能力、企业特征、管理特征、组织学习,外部因素主要是用户需求等,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为主;数字化转型的结果可以分为企业层面、生态系统层面、社会层面,以企业层面为主,是指新产品、新服务、新流程、企业绩效等,研究方法是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数字化转型的动态演化主要涉及阶段划分和阶段表现,主要是从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程度、转型类型的顺序、数字技术的影响范围等不同视角进行讨论,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为主;数字化转型的指标衡量目前主要有5种,包括代表是否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的0-1变量、基于特征词出现频率的文本分析法、“数字资产/总资产”衡量企业数字化程度的代理指标、公开的数字化指数以及更复杂的指数建模等。
因此,我认为未来数字化转型可以进行如下三个方面的研究:第一,中国情境下的数字化转型模式研究,可以从宏观政策、中观区域、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分别研究数字化转型的前因及其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综合企业类型、行业特征、地域条件、政策环境等多方面要素,进一步考察中国情境下数字化转型模式的可推广性及其推广条件;第二,数字化转型程度评估体系构建,可以从“投入-产出”视角,结合代表企业数字化转型倾向的年报文本分析,以及代表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果产出的数字化专利分析,构建一系列全面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新指标,构建数字化转型程度的评估体系;第三,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从宏观政策、中观区域、微观企业三层面出发,研究数字化转型倾向及其实现程度对各层级的技术创新投⼊、产出、类型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数字化转型带动技术创新的前置条件。
我认为加快制造转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性有三个:首先,符合时代的需求,国内正处于大力提倡数字经济发展及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利好期,选题具有热度但仍存在研究空白,有关数字化转型的前因、后果、作用机理、衡量及中国模式继续等待研究并解决;其次,体现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厘清数字化转型的前因及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其对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并提出相应建议,响应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后,符合中国情境,进一步考察中国情境下数字化转型模式的可推广性及其推广条件。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我们要结合我国发展需要和可能,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最后我用二十大报告做结尾,让我们坚信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谢谢大家。
范如国教授点评:
张老师是做知识产权保护的,做得非常好,在知识产权领域发表了非常有价值的高水平论文。刚才我也仔细听了张老师关于他结合二十大的数字化转型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未来研究的选题和方向的设想。他介绍了什么是数字经济,什么数字转型等,特别是提出了五个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方向。我觉得他对数字化转型和产业体系的结合,从宏观上来讲是非常好的。
我有一点建议,汇报内容可以把问题再具体化一些,比如可不可以与你研究的方向知识产权相结合?围绕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建设现代化体系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安全,可能能够让你的学术专长进一步体现。
另外从经济和管理的角度来讲,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机制路径,以及中间一些复杂性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加聚焦和深化一些。以上两个方面建议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