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10月23日,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新时代 新理论 新实践 新发展: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术研讨会”在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在继上午洪银兴教授、黄群慧教授、陈劲教授、叶初升教授、范如国教授、齐绍洲教授、黄敏学教授作主旨报告后,下午分为经济学、管理学两个选题研讨会平行举行。我院20位教授齐聚一堂,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分享了对经济领域研究选题和管理领域研究选题的思考和体会。会议分别由潘敏教授、李燕萍教授主持。本专栏将连续推出20位教授的精彩发言。
崔楠教授:感谢学院给予我这次与专家教授交流的机会。在此之前,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学习了二十大的主要精神,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选择的题目是《以数智化共生消费创新推动绿色发展》。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单独阐述了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我们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并指出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来看,绿色发展与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到绿色这一概念,但是并没有提出共生的概念。十九大报告中,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新发展理念中的一种被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增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政策、经济体系建设等内容。而二十大报告则指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作为报告的第十大部分单独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明确了绿色发展与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而且也明确提出要倡导绿色消费来推动绿色发展。这不仅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绿色发展特点,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一,当前绿色发展已经从强调某一领域的绿色发展到强调整个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绿色发展。第二,当前绿色发展已经从社会风尚建设、法律与制度体系建设转变到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第三,消费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来推动绿色发展。因此,接下来我围绕如何从消费端推动绿色发展来展开讲述。
首先,从消费端推动绿色发展是绿色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前期工作我们更多强调的是绿色投入、生产和流动体系,但在终端的绿色消费形态这一块有所欠缺。因此,倡导绿色消费是当前绿色发展所要进入的一个新发展阶段。
其次,从绿色发展的社会组织端和消费者端来进行推动绿色发展的方式有所不同。社会组织是比较理性的,生产和计划弹性相对比较小,能够用正式制度来进行约束,相对来讲入手比较容易。而在消费者端,通常消费者是非理性的,消费活动弹性非常大,其正常消费行为也不会受太多正式制度的约束或影响。例如先前一些研究表明,“可持续性负债”就是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所持有的一种非理想信念,认为绿色生产的投入可能会导致绿色产品质量不佳;而命令或主张的方式要求绿色消费行为并不被消费者认可,反而建议的方式更能促进消费者去购买绿色环保产品。因此,先前从社会组织或生产端来推动绿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可能并不适用于推动消费端的绿色发展。
再次,从消费端推动绿色发展对我国当前绿色发展所面临困境而做出的现实响应。个别行业的绿色生产和销售大量依靠政府补贴,一旦政府停止补贴,企业销量就会急剧下降,甚至倒闭,就像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所发生的那样。究其原因,在于自身没有强大的造血功能,其绿色产品并不被终端消费者所买账。另外,现有理论研究还揭示了消费者对于“绿色”产生的许多负面信念和判断:比如绿色刻板印象,认为绿色的就是柔软的、与女性联系起来;绿色等于产品质量低,即对于企业明显有意做出的一些环保行为,消费者会认为企业把资源投到不应该投的地方,而不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所以推断产品质量欠佳;企业激励顾客自愿参与绿色服务并不一定总是有效,对于本来环保意愿就很高的消费者来讲,给予其绿色消费行为以激励措施反而可能会导致他们抵制参与绿色服务。尽管现实和理论上有众多的绿色消费的困境和不利因素,但这些问题实际上都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有必要从消费端来进行解决。
如何来解决上述问题以推动绿色发展呢?我也受到报告的启发,提出从共生消费这个角度来推动绿色发展。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共生关系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寄生、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寄生处于同一环境中的两个有机体,一方以损害另一方的方式而获利生存;偏利共生一方获利,但是至少不影响另一方的利益或导致另一方受损;而互利共生则是双方共同获利。我们日常中讲到共生,实际上更多地是指互利共生和偏利共生。
因此,强调共生消费这一概念,能够比强调绿色消费有更广的内涵和优势。绿色消费通常强调的重点在于自然和环境,而要求作为消费者的人去重视非自我的外部环境,且通常意味或暗含着需要牺牲个人利益来保护自然。这就对绿色消费的推进形成了无形的困难。而共生消费不仅仅要保护自然和环境,也重视人的利益,因此更容易被人接受。共生消费更倾向于互利共生消费,也包括偏利共生消费。共生消费特点是共生、共享、共创、共利。以此概念进行研究,探讨不以损害他人而获利的方式消费,既有利于推动中国式的绿色发展,也有利于创建绿色的中国国家形象,做一个负责任大国。这是我选择共生消费这个概念的原因。
如果研究共生消费,难点在哪里?共生消费的一个特点是需要双方视角,强调相互利益、长期性、整体利益性和和谐稳定性。但是从消费者端来看,很多特点都跟它相反。首先,消费者基本上只看自己的视角,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消费者必须要经过很长的社会化,才能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的获利中来获得成就感。其次,消费者行为通常是短期的,短期内坚持环保行为可以,但是如果长期坚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再次,共生消费行为存在群体责任扩散的问题,个体会认为有其他人在进行环保行为和绿色消费,我一个人是否参与对于整体环保的影响不大。最后,消费行为还存在多变性和多样性,比如一项研究发现,如果鼓励消费者购物时自主携带环保购物袋,尽管这种行为是很环保的,但是消费者到超市购物时更可能放弃了自我控制,产生了更多的非计划性购买、冲动性购买,这类行为通常又是不环保的。
数智化创新是解决上述难点的较好方式。我们可以基于对消费者共生消费的认知、情感与行为特点的洞察,依赖于数字技术的虚拟化、数量化、互联化、平台化、智能化和体验化的基本特征,运用数智化基础设施、数智化思维、数智化商业模式和数智化工具开展共生消费,从而推动绿色发展。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1)数智化解除共生消费障碍、(2)数智化提升共生消费行为、(3)数智化发展共生消费理念、(4)数智化创新共生消费模式和(5)数智化开发共生消费洞见来推动绿色发展。这五个主题每一个都基于一些基本的现实的问题。
第一,数智化解除共生消费障碍。共生消费有一些基本的障碍,这些障碍可以通过数智化方式来解决。例如,共享经济属于共生消费一种,其中一种形式,比如共享停车位,这里面既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有参与共享消费的心理束缚的问题。再如,产品消费完的回收问题,例如节能灯、垃圾分类等问题,由于单个产品价值低,消费范围广,导致许多愿意参与到共生消费的居民没有机会从事绿色消费行为。对于类似问题,可以通过数智化的方式来解除共生消费的障碍,即通过平台化、数字化、场景化的方式去解决这些信息不对称以及消费者参与意愿的问题。未来可能探讨的研究主题包括(1)促进所有权消费向使用权消费转移的数智化策略研究;(2)共生消费的场景化助推策略研究;(3)共生消费智慧化平台治理机制。
第二,数智化提升共生消费行为。主要基于共生消费中消费者的共性特点来提升共生消费。比如刚才讲的短期行为如何转换到长期行为,个体行为如何能够迎合群体的利益,以及解决个体共生消费差异性的问题。此时,可以利用数智化消费的体验化、数字化和社会化等特点来提升共生消费。比如通过社交网络来解决群体责任扩散的问题,通过游戏化来解决长期无法坚持的方式。这方面未来可以探讨的一些主题包括(1)变革行为的数智化驱动策略研究;(2)共生消费的智能化社会影响策略研究;(3)全渠道共生消费的个体量化追踪机制。
第三,数智化发展共生消费理念。共生消费理念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主题,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如何通过新媒体数智化的传播方式,将共生消费倡导的一些价值观、时间观、生态环境观以及极简主义等生活方式来进行传播。所以我们可以就(1)中国式共生消费理念的内涵和具体维度;(2)如何运用数智化新媒体倡导中国式共生消费理念;(3)如何运用数智化衡量共生消费社会运动的有效性进行进一步探讨。
第四,数智化创新共生消费模式。我们可以结合现在最新的一些消费情景,把它迁移到整个共生消费场景当中。这方面研究目前非常少,比如现在的云服务与云体验都可以到网上来实现。人工智能服务、元宇宙的主要数智化创新就在于通过将实体化的产品和服务使用虚拟化的方式来提高效率,通过智能化的匹配来提高匹配效果和效能。因此,未来可探讨的一些主题包括但不限于(1)数字人民币推行与使用对共生消费的影响机制与效果研究;(2)云共生消费模式与智能营销策略研究;(3)元宇宙对数字自我及共生消费行为的影响;(4)智能低碳移动第三空间的体验营销策略研究等。
最后,数智化开发共生消费洞见。数智化也为我们开发共生消费洞见提供了很好的基于。数据云端存储和加工、数据平台化、公有和私有数据的来源多样化、空间、时间和消费数据的多变性都为我们通过数量化和智能化方式开发共生消费洞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于数智化提供的基础平台,利用这些数据去开发出共生消费洞见,再反过来指导实践。未来可以探讨的研究主题包括(1)共生消费视角下的消费数据治理研究(2)共生消费顾客旅程分析(3)大数据驱动的共生消费导向测量与精准营销策略研究。
以上是我的汇报内容,希望各位专家进行指导。
黄敏学教授点评:
我主要有几点建议:
第一,大家认为绿色消费是一个成本性的行为,那么怎么样把这种成本性的变成内需式?现在的很多政策通过经济去刺激,怎么样把经济政策的刺激和内在驱动结合起来?比如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最开始通过政策补贴其实发展非常慢,现在引入特斯拉以后,市场发展反而更快一些。因为现在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的产品进行消费,我觉得科技的创新给产品绿色消费这种趋势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那么数智化和绿色结合起来,可能会有一种潮流,我们可以突破原来的一些思维。
第二,数智化不是针对个体的研究,可以从群体角度去研究。举一个简单例子,当我们的大脑不行的话,人的动作是非常缓慢的;如果大脑比较精准的话,那么动作会比较省力气的。如果我们对市场的理解比较精准的话,那么市场运作的成本和费用是最低的。数智化从整个宏观来说是最优的,包括现在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其实是把闲置资源从占有变成共享,把数据进行共享,把供给匹配进行更高层面、更有效率的提升,所以这是我们做城市大脑、智慧城市,也是解决绿色的宏观消费的行为可以继续去深入思考的。
第三,在进行绿色消费相关研究的时候,可以从更高的全球视野来说。比如现在的双碳目标(碳中和碳达峰)是一种硬的约束,国家会出台一些政策,也有一些经济、金融方面的手段进行融合,对产品研发也会有启示,我们的研究可以拓展这方面的视野。
因此,我觉得数智化和绿色的结合,未来有很多的途径和空间再做思考,崔老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本。
李燕萍教授点评:
崔教授提出来数智化共生消费的模式,那么我给崔老师一个建议,就是希望你可以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来研究。报告里面专门讲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内部要求。同时还提到加快方式的转变、倡导绿色消费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智能共生消费集中到国家层面上,然后驱动我们整个方式的转变,可以包括政策指导等。希望今后崔教授能把汇报里提到的几个方面研究好,形成我们自主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