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10月23日,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新时代 新理论 新实践 新发展: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术研讨会”在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在继上午洪银兴教授、黄群慧教授、陈劲教授、叶初升教授、范如国教授、齐绍洲教授、黄敏学教授作主旨报告后,下午分为经济学、管理学两个选题研讨会平行举行。我院20位教授齐聚一堂,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分享了对经济领域研究选题和管理领域研究选题的思考和体会。会议分别由潘敏教授、李燕萍教授主持。本专栏将连续推出20位教授的精彩发言。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有请余振教授做报告。余振教授是经济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系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美国加拿大经济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世界经济、中美经贸关系、开放发展经济学。同时余振教授也是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法治研究院团队首席专家、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同时也是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亚太学会副秘书长、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委讲师团成员、武汉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他今天给我们分享的报告题目是《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有请余振教授!
余振教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除了老师以外还有很多同学,同学们都有一个困惑,说做研究怎么找题目。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因为我的专业的是世界经济,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开放的格局,不仅是内部大循环,也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也就是说我们未来中国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它一定是一个开放式的现代化。所以我今天简单汇报会围绕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我们围绕二十大报告的原文,从文本里面看一看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和任务是什么,首要任务是什么?然后,我们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怎样从二十大报告里面,找到研究话题。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提法,就是关于党的中心任务,那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是说,未来,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有一些主要特点,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特点,也就是我们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着力点,我们需要分析的是,如何推进这五个着力点的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在把报告做了梳理以后发现,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中的首要任务就是高质量发展。发展的第一要务是高质量发展,那如何来进行发展。报告里面提到了两新两坚持,就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两个坚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做到两新两坚持。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我们把文字进行解构的话,可以清楚地发现,对外开放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
我们也把报告做了文本分析,然后画了一个词云。我们可以看到字体比较大的就是出现次数比较多的,比如说发展,安全,人民,建设等等。事实上我们看报告直接提到了开放12次,那么间接提到开放有多少次?间接提到开放包括发展,因为我们知道五大发展理念有一个是开放发展,提到世界48次,国际37次,全球22次,各国15次,贸易7次,国际化是3次。所以我们以开放视角来看二十大报告的话,其实很多内容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主要是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联动效益,提升贸易投资合作的质量水平。我们在看待未来的综合开放的时候,我们就想如何来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个优势怎么来刻画,怎么来衡量或者怎么来培育?那么全球要素资源包括哪些?两个市场是如何联动的?我们如何来刻画,如何来推进,包括我们怎么样提升自己的水平的问题。到底我们现在开放程度怎么样的?我们水平如何?跟国外的比较我们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怎么样进一步推动?包括货物贸易升级,优化和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尤其是现在数字经济发展非常快。数字贸易我们又应该怎么来发展贸易强国的问题。另一个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问题,还有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医疗、民生、环境的问题,一带一路建设的问题,区域开放问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问题,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标准网络的问题,还有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以及金融关系的问题。所以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重点关注的。
第二个就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当中也有一些关于开放的问题。比如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建设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强人才的国际交流。那么我们就会问现在水平如何?我们怎么样去推动?推动以后会有什么影响?这都是我们具体的需要去研究的问题。
第三个跟开放有关系的就是要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问题。事实上在二十大报告里面着重提了安全很多次,比如说在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和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这个方面,就有一个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常规管辖的机制问题。要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安全,加强中国海外安全的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
第四个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中国要做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话,我们通过自身的改变如何来改变世界,如何造福世界,所以就有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这里面包括提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这是我们的专业。包括提到和世界经济有关的问题,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双边、区域、多边合作,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还有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培育全球发展的新动能,还有全球的发展合作问题,这都是咱们在世界经济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多边主义,WTO,亚太经合组织。那么这些国际经济问题,都是我们在从事开放经济研究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时间有限,我就把我对二十大报告的学习体会跟大家做一个分享,谢谢!
叶永刚教授点评:
我这次在台下很认真听了,第一个感受是我们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这次活动,我感到耳目一新。第二个感受就是大家在上面对我们经济学进行分析和研究,今天上午,叶初升老师也讲了发展经济学整个学科知识体系。
十九大提出新发展理念,那么二十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就是沿着这个进行,这给我们经济学科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老师们从这五个层面都在讲这个问题。那么我想结合老师们的观点,讲一点经济学的方法论和我们怎么去完成二十大提出的阶段目标。我们现在人均GDP是1万美元,我们要翻一番翻两番翻三番。那我们经济学能不能解释这个东西,那么经济学最重要的方法,如果说有一个最重要的方法的话,就是均衡分析。均衡分析讲的是供给和需求。所以一定要讲两侧才是经济学,很多人只讲供给侧,那是讲不清楚的。我们也在调整,现在讲供给和需求两侧,刚才邹薇老师也提到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进步。
然后我们再更进一步讲均衡,供给是卖,我们是卖给全世界的,但是随着逆全球化,除了卖出去,还要卖给我们自己,这就是内需的问题。那么有没有信心卖给我们自己?前面提到的均衡分析,要从我们自己的需求出发。均衡分析里有一个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的问题。静态就是在现有的水平,生产的东西要卖掉,动态的话是在变化当中调整,要做到增量的均衡,要实现我们的目标,是要我们的GDP翻番,人均也好,总量也好,都是翻番的。那么我们提出这样的目标的根据是什么,我们是研究经济学的,能不能实现?我们的供给怎么翻番?我们的需求怎么翻番?我们是有底气的,底气在哪个地方?从经济学上,我们就有一个关系是供给和需求,我们都可以用金融去推动。怎么用金融推动?这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去解释。
我们现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金融工程,有一个叫宏观金融工程,有三句话:第一个资源资产化,第二个叫资产资金化,第三个是资金产业化。本来我们还有示范的产业全球化,但是现在逆全球化,主要是前面三个概念。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磨米机,这一头把稻谷放进去,那一头白花花的稻米就出来了。这就是我们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法。那么这个“三化”把经济放在三块,投进去的是什么?投进的是资源,那一头出来的是GDP。那么我们的资源到底有没有?能不能把它整合?这是一个大文章。为什么我们现在的闲置资源多了,所以我们搞乡村振兴金融工程,把一个村变成一个公司,然后镇搞一个母公司,县搞一个集团公司,资源变成了资产,再推动融资以及发展。这就是资源资产化、资产资金化,资金产业化。
一边解决钱从哪里来,一边解决钱往哪里去。钱往哪里去?往产业上面去,往乡村振兴的地方去。那就是钱往供给和需求两个地方去,把供给和需求融合,就是金融和经济的关系。思想上的突破才是最重要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在民国的时候第一,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前三名前五名。所以不要小看咱们这个地方,我们写文章、演讲要让全世界都听得到,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叶老师给我们提供的关于GDP和金融的思想,特别怎么样应用金融来推动大循环的发展。我们还要感谢余振老师的精彩报告,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