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English Version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方式
新闻动态 首页 - 学生天地 - 研究生学工网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 正文
经管菁英|徐梓峰:永远热烈地奔向未来
时间:2023-07-06    点击数:

编者按:一个人使劲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他的光芒。要相信所有的不美好都是为了迎接美好,所有的困难都会为了努力让道。希望以下分享能够让你获得力量,不断前行,开辟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道路。

人物简介:徐梓峰,中共党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级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发表CSSCI论文1篇,参与导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曾先后报考江苏、吉林、上海、浙江、江西、广东、湖北等地方选调与省考、国考,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毕业去向:选调生

曾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工作部创新实践协会实践锻炼部部长、计算机学院2021级通识课带班助教、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组织部工作人员、院党政办公室宣传助理、2020级科硕9班团支部书记、应用经济学硕士第四党支部纪检委员等职务。

曾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优秀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研究生优秀学业奖学金、实践锻炼先进个人、实践锻炼优秀成果、优秀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社团文化节优秀个人、经济与管理学院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1.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象牙塔中的生活中终有尽头,思考未来前往何方是真正步入社会的第一关。在徐梓峰看来,经管类专业具有文理结合的特点,这就为自身就业提供了多种可能。因此,他先后在银行、商、政府部门、国有企业进行实习,在一次次的试错中丰富人生阅历、寻找职业方向。其中,令他感受最深的,是研一暑假在学校研工部组织下前往十堰市张湾区科学技术与经济信息化局的政务实践。当时的张湾,正进行着特大天然气爆炸事故后千头万绪的居民安抚工作。那段时间,他跟随当地工作人员,查看事发现场、探访受灾群众、参与灾后重建,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了基层公务员的踏实、敬业、勤恳,在身体力行中领会了什么是青年的挺膺担当,从而明确了未来成为一名公务员的职业选择。

相比于其他职业,公务员工资收入不高,参与选调更需在基层工作生活,这让不少同学在选择时犹豫不决。徐梓峰认为,在报考公务员或选调时需明确个人定位,做好心理准备,破除对公务员工作的盲目崇拜,正确认识其工作性质与发展方向。“工作在基层,立业在基层”,对一名选调生而言,这不是一句空话,“基层”二字意义深重。它意味着,在今后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工作地点不是在整洁明亮的办公桌前,而是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不是在舒适凉爽的空调房中,而是在烈日当头的田野;不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心,而是在发展滞后的农间村落若无沉潜天地间的信念与脾性,很可能会被基层繁琐的事务或清贫的现实击垮。

16BABC

2.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迎着太阳全力奔跑

相比于选择其他就业方向的同学来说,考公的战线无疑是漫长的。考试期间,徐梓峰先后报考了江苏、吉林、上海、浙江、江西、广东、湖北等地方选调与省考、国考,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日拱一卒,久久为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他将其归功于平时的点滴积累。为了回答试题时能从容自若,他每天利用午餐时间浏览人民日报“锐评”栏目,了解最新时事与主流媒体观点,并在饭后将个人思考记录在素材本上;为了在地方选调考试中更加出彩,他在考前收集当地政务工作亮点并加以改造,成为申论中当地考官颇为亲切的生动举例;为了在面试环节脱颖而出,他立足专业所学,基于产业的角度剖析当地经济发展痛点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在面试现场侃侃而谈;为了开阔视野,与时代同呼吸,他借助计算机科学技术双学位的功底,自考了数据库工程师四级,在考察面谈中围绕“数字经济”娓娓道来。除了这些“巧思”,学长在备考上表现出的毅力与自制也令人钦佩。他说道,当时自己谢绝了一切不必要的娱乐活动,保持着每天12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每晚在图书馆被管理员熄灯请回已是家常便饭,回到宿舍仍然继续挑灯学习,舍友休息后,他便到楼梯间、到天台、到茶水间学习。“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学累了,他便抬头看看窗外的点点星空,仿佛立马扫去了疲惫,再次投入到学习中。

对于选调的备考,他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为三点:

一是相信题海。公考题型固定,有成熟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勤加练习一定能有所突破。

二是注重积累。无论笔试面试,都需要日常的点滴积累。最新的热点事件,报纸上的篇章段落,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原题。

三是早做规划。正因考公周期过长,论文写作与考公流程在后期很可能需要同时进行。只有未雨绸缪、合理规划,才不会任务堆叠、焦头烂额。

3.结伴而行,共赴山海——青春与友谊交织共舞

“会有一些人,一起坐着就很开心。”在谈及三年珞珈生活的感受时,徐梓峰特别感谢了身边良师益友们的帮助。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青春才会如此完整。在他看来,当代人寿命不断延长,接受教育的时间也逐渐变长,但总有些事情只有正值青春华年才能去做,总有些遗憾需要在老师和朋友的安慰下才能释怀。大学生活不仅有学术论文和学生工作,还有在这个特别的年纪才能体会到的情谊。他曾与专业同学一起在学院门口撰写小组课程论文直至凌晨三点,也曾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在乡镇实习两月留下难忘回忆。论文写作压力过大时,导师同他逐字逐句厘清文章逻辑框架,确定写作主线。就业之路不顺时,室友与他一起在天台夜谈人生。闲暇之余,大家一起逛校园、游东湖,一张张合照上的盈盈笑意都是青春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青春的旅途中,不要忽视那些与你同行的人,他们不仅与你共担风雨,更让一路充满欢声笑语。“独木不成林,请珍惜这花样年华中所有的遇见。”徐梓峰向学弟学妹们分享道:“结识良师益友,学会帮助他人与被他人帮助,也是青春的必修课之一”。

寄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困则思变,终有通达之时。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通讯员:徐梓峰、柳婧舒;审核:冯梦珂、李姝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