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利用SVAR 模型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分解成为可预期和不可预期成分,并对各货币政策工具的产出时滞与通货膨胀时滞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成分中,不可预期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更短; 相比较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利率,当银行信贷增长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时,其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滞最短。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继续实施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且在应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时,应选择控制银行信贷总量和保持均衡的信贷增长率。
【关键词】货币政策分解;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时滞
本文刊于《统计研究》2013 年12 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研究—基于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视角”( 12&ZD04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住房价格波动、消费与中国最优货币政策选择: 基于异质性预期视角”( 11YJA790169) 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人民币汇率预期与资产价格波动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2013105010202) 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