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之声 首页 - 学术之声 - 正文
吴传清、郑雷:谋划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棋局
时间:2014-09-13  阅读:

 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内河、唯一横贯东中西部地区的黄金水道。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侧重从扩大内需、拓展对外开放、培育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支撑带、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的战略高度,强调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梯度发展、协同发展。

  建设长江经济带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系统工程,承担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产业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使命。

  一是建设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发挥长江黄金水道这一交通大动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广阔腹地发展。加强长江上、中、下游航道疏浚治理,增强长江运能,推广船舶标准化管理,促进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健康发展。以沿江重要港口为节点和枢纽,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沿江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支撑作用。

  二是建设长江产业集聚走廊。发挥沿江产业基础优势,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沿江地区产业集聚、协同发展。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域——长三角地区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目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以江淮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等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为新型工业化主战场,依托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安全需要,优化沿江制造业布局,尤其是优化沿江石油化工、医药化工产业布局。推进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大板块的产业联动发展,实现产业有序转移和科学承接。

  三是建设长江生态城镇连绵带。发挥沿江城镇密集优势,按照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以建设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群为目标,重点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发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特大城市的集聚和扩散作用,促进沿江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四是建设长江生态走廊。在发挥长江水资源优势的同时,将长江生态安全置于突出位置,以建设长江生态走廊为目标,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建设长江经济带是一项创新性工程,有赖于深化改革开放加以推进:

  一方面要构建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长江经济带也是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要建立健全区域间互动合作机制,完善长江流域大通关体制,更好发挥市场对要素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施东西双向开放战略,与依托亚欧大陆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接。要把建设长江经济带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紧密结合,使各项举措既利当前、更惠长远,增强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带动创业就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

另一方面要构建长江流域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施东西双向开放战略,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重视东部沿海地区深度开放,促进长江上中下游联动开放发展。依托长江经济带促进沿海——沿江——沿边协同开放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要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做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保护。在全流域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控制污染排放总量,促进水质稳步改善,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新路子。

本文刊于2014731《经济日报》理论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