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由《中国会计评论》编委会发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会计评论》2023年春季专题研讨会在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ESG与会计和资本市场(ESG, Accounting and Capital market)”。会议邀请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柯滨教授进行主题报告,在投稿论文中遴选7篇优秀论文进行报告,并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对会议报告论文进行点评。
会议开幕式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青原教授主持,会议联合主席、《中国会计评论》主编清华大学陈晓教授作了以“ESG国际化接轨到什么程度?”的开幕致辞。陈晓教授分析了当今时代企业ESG的现实背景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并对ESG领域的会计研究如何体现中国特色以及与国际化接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主题报告环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柯滨教授为大家带来了“ESG,AI,Resilience”的主题报告。柯滨教授讲述了本次研讨会主题ESG的基本概念,发表了对于ESG度量和评级的独到见解。柯滨老师还系统地介绍了“韧性”(resilience)分析的基本框架,并以通俗幽默的日常例子简单阐述了“韧性”的定义。最后,柯滨教授总结了ESG未来研究的方向,并鼓励学者们进行跨学科交流,从而丰富研究数据,扩展研究角度。
论文研讨环节,本次会议一共进行了7篇论文的报告与点评,分别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潘红波教授、林晚发、熊曦、顾乾坤、廖珂、伍琼老师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陈丽红教授主持。
来自中山大学的蔡贵龙老师报告了论文《地方政府显性环境目标约束与企业绿色转型》,文章研究了地方工作报告设定环境目标是否及如何影响辖区内企业的环保投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周楷唐老师对文章进行了点评,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政府的显性环境目标的“显性”究竟怎样衡量会更合适,以及政府的显性环境目标与企业的环保投资之间是否存在反向因果等问题。
来自东北财经大学的凌方博士报告了论文《证券法改革与企业ESG评级分歧度——基于2020年新证券法改革的准自然实验》,文章通过双重差分法研究了新证券法的颁布是否会降低企业ESG评级分歧度。厦门大学的杜兴强教授从理论分析、研究假设、研究贡献等方面对论文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来自南开大学的余莉老师报告了论文《Proximity Bias in Non-financial Rating Agencies》,文章研究了国家之间的制度差异是否会影响企业ESG评级,并进一步探讨了并购所带来的评级影响。西安交通大学的齐堡垒教授对文章进行了点评,并就ESG评级实践进行了讨论,认为ESG的评级过程需要通过实地学习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逻辑与机制。
下午的论文研讨环节,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王嘉鑫老师报告了论文《共识与策略:基于银企ESG互动的视角》,分析了当前企业的策略ESG行为可能导致市场的资源错配,研究发现贷前银企的ESG共识能够减少贷后ESG的言行不一行为。重庆大学的辛清泉教授对论文进行了点评,认为该篇文章是有新意的,但也表示希望行文的逻辑上能够更加简洁明要,机制能够论述的更加清晰。
来自清华大学的郑秋实博士报告了论文《地方环保责任与企业污染治理——来自“河长制”推行的证据》,文章发现我国“河长制”的推行有利于降低企业工业废水排放水平,促进企业治污减排的效应。上海交通大学的夏立军教授对文章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提出河长制与企业废水排放之间是否有其他逻辑、地区间的方差等针对性的意见。
来自厦门大学的刘充博士报告了论文《多元参与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环保投资——来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经验证据》,研究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环保投资。中山大学的蔡贵龙老师对文章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提出试点城市河流两岸与河流入海口这一地理位置对该研究的影响。
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硕士生吴章燕报告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企业ESG表现——来自一项准自然实验的研究》,文章探讨了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杨国超教授对文章进行了点评,并对文章的逻辑机制等问题提出了宝贵建议。
会议闭幕式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青原教授主持,会议联合主席、《中国会计评论》主编南开大学刘志远教授进行了闭幕致辞。刘教授表示,本次会议与会学者对ESG主题进行了充分的学术研讨,同时也提出了展望:ESG是各国企业都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ESG如何与会计学科融合以及如何创造价值需要各位学者共同努力,期望未来能够产生更多更有价值的“中国特色”ESG研究。至此,《中国会计评论》2023年春季专题研讨会圆满落幕。
《中国会计评论》春季专题研讨会(China Accounting Review Spring Symposium)聚焦中国问题,倡导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致力于推动和发展中国会计问题研究,繁荣会计学术,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搭建沟通、交流和研讨的平台,促进学术研究创新和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通讯员:管晓彤,龚润涵,汤依依,周楷唐;审核:潘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