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往昔 首页 - 校友之家 - 珞珈往昔 - 正文
何炼成:母校在我心中
时间:2012-01-18  阅读:
离开母校已经56年了,其间只回去过3次,但母校一直深藏在我心中,而且越是年老越是想念,不时在梦中都梦到那解放前后的峥嵘岁月和扣人心弦的情景!
那光荣的“六一”死难烈士的纪念亭是我1947年考入武大后的第一次深受教育的地方。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们的学长董辅礽同学,给我们几位新同学讲述了“六一惨案”的经过,种下了我后来卷入革命学生运动浪潮的种子,此情此景令人终身难忘,经常进入梦中。
难忘那学识渊博、诲人不倦的教授老师们。在他们的循循善诱下,一个从农村来的青少年走入了神圣的经济学殿堂。特别是杨端六老教授和他的《货币银行学》,刘秉麟老教授和他的《财政学》,戴铭巽老教授和他的《会计学》,刘涤源教授和他的《经济学原理》,他们的音容笑貌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经常进入我的梦中。
难忘那风雨同舟的老同学。我们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战斗、同甘共苦,真是刻骨铭心,以致后来相隔几十年见了面还是像同学时那样亲密无间。特别是“三毛”同学,他当时是我们经济系地下组织的领导人,也是我后来入党的介绍人。他在介绍我入党时和我的谈话成为我后来做人做事的准则,至今言犹在耳,终身难忘。
难忘那解放后两年母校轰轰烈烈的运动。有动员学生参加抗美援朝的运动,思想改造运动和批判运动等等。我当时负责动员的50级同学,有十几位同学踊跃报名,被批准的近10人,他们有的到了抗美援朝前线,有的还立了战功(如聂弥合同学)。他们的音容笑貌也一直留存在我心中。
自从1951年7月离开母校,来到遥远的西北,在这里一待就是56年,但是在我的心中,仍然首先想到的是母校。我先后获得20多个奖状,我把它们都归功于母校的培养。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很多都是从母校的老师那里传承下来的。我的主要学术成就(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中国发展经济学等)也是在刘涤源老师、张培刚老师和谭崇台老师的教导下完成的。感谢母校,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