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往昔 首页 - 校友之家 - 珞珈往昔 - 正文
杨凯生:我所了解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时间:2012-01-18  阅读:
人到中年,有幸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读书,似乎是一种缘份。
未进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之前,我对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知之并不多,只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是一所著名的重点大学,历史悠久,环境优美。进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读书之后,自己成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主人,对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了解才逐渐增加,对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历史和现状才有更多的认识。知之愈多而爱之愈深,现在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自己人生中的这一新母校。
我年轻时读过郭沫若先生的《洪波曲》,从中始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有个漂亮的校园。因为在《洪波曲》中,郭老盛赞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校园环境优美,认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校园是武汉市的一个“物外桃源”。到过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之后,感到郭老的赞誉并不过分,珞珈山的奇山秀水确实令人陶醉。古人说:仁者乐水,智者乐山。珞珈山兼有山水之利,不愧是一块风水水宝地,藏龙卧虎,地灵人杰。我参观过国内外不少的大学校园,国内的不用比了,就是与欧美很多大学校园相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校园也不逊色。珞珈山和东湖水,是上天对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赐予和厚爱,是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永远享用不完的财富。
搞建筑的人喜欢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不是学建筑的,但看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校园的建筑,我对这一说法有了直观的认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那一幢幢绿色琉璃瓦的老建筑与奇山秀水珠联璧合,奏响的是以天人合一为主题的抒情曲。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追求,这种追求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校园中得到了体现。这些饱经沧桑,凝结了深厚历史沉淀的老建筑错落有致,那是音乐的节奏在和谐地变化;老建筑群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那是音乐乐曲中的大合奏。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老师告诉我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校址是李四光先生选定的。在本世纪初的武汉,城市建设远没有目前这么大的规模,城市的主体当集中于长江、汉江边,因而珞珈山一带还是一片荒凉的郊区。当李四光先生接受了选择校址的任务后,据说他是靠步行,靠骑毛驴踏遍武汉市近郊,最后才选定珞珈山的。李四光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他不愧富有地质学家的眼光,慧眼识珍珠。李四光先生是一位湖北人,他帮助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选择校址是他对家乡的一个巨大贡献。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是荆楚大地上的一朵奇葩,为湖北省和武汉市增色不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想武大人乃至整个家乡人都会永远感激李四光先生的。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历史已逾百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创始人是张之洞,张之洞是清末洋务派的首领之一。中国历史悠久的大学几乎都源于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从这一点看,洋务派应该说功不可没。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校园的老式建筑群就是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历史悠久的体现。每次看到这些老建筑群,我就不自觉地对中国教育多一份思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大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来的,而是需要几代人的长期积累。厚积薄发是之谓也。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对前些年国内大学办得过于分散有点不以为然。国家的教育经费是有限的,与其办许多低水平的大学,不如重点建设好高水平的大学。这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也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就是如何使有限的办学资源实行最佳的配置。近几年国家在教育政策上抓重点大学建设,我想这个政策无疑是对的。当然,也要千方百计满足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全力办好高水平的大学,多招收求知心切的莘莘学子,把教育作为产业来办,这是一条重要出路。
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有名的校长。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对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贡献卓著。如李达校长,他是党的“一大”代表,是著名的哲学大师。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是一位思想家,他给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历史上有这么一位校长。实是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又一光荣。近几年来我结识了任心廉书记、陶德麟校长和侯杰昌校长,他们都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他们都在为办好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而殚精竭虑地工作,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令我佩服。我想,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助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发展一定会一日千里,更加辉煌。
作者简介:杨凯生,1949年11月20日出生于江苏南通。毕业于我校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从事过工业企业生产工艺和成本预算管理工作。1985年进入银行。曾任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参考报》(投资)专家顾问理事会常务理事。历任中国工商银行规划信息部主任、深圳分行行长、总行副行长、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现任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行长。
Baidu
map